水利工程学院成立于2024年,源于1953年创建的水力发电工程建筑专业、1958创建的农田水利专业、1975年创办的陆地水文专业。学院现设有水利水电工程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系、农业水利工程系、水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吉林省水工程安全与灾害防治工程实验室。2011年学校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始招收水利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24年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和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列入吉林省省属高校乡村振兴人才“订单式”培养计划,开始招收“订单生”。我院逐渐形成了本科生、订单生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结构,本科在校生人数年均700人、研究生70人左右,已成为我国相关行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一、师资力量
长春工程学院水利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学科发展方向明确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4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41人,具有企业工作背景11人,双师型教师20人。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二层次人选1人,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1人,吉林省本科教学新秀1人,黑土地保护专家1人,高标准农田专家3人。
二、专业建设
学院始终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不断凝练特色、厚植优势,实现一流学科、一流专业重点突破,由点及面,带动学院整体实力的高质量发展。学院水利工程学科被遴选为省“十三五”优势特色高水平学科;2011~2019年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先后被遴选为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品牌专业、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A类;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相继于2018年、2022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迈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2019年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遴选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020年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遴选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农业水利工程专业遴选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三、科学研究
学院充分发挥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优势,紧紧围绕吉林省及行业的发展需求,服务地方农业及水利工程建设,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00余项,总计到款5000多万元,发表论文400余篇,SCI、EI检索100余篇,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
2023年11月颁布地方标准《盐碱土河道及渠道边坡固化治理技术规程》,该标准可操作性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我省盐碱土体固化技术在水利工程领域应用的空白。“水利工程苏打盐碱土固化关键技术”被纳入2023年度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
四、资源建设
学院现有实验室面积4200m2,仪器设备总值3000万元;拥有1个水工程安全与灾害防治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和1个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吉林省一流本科课程3门,吉林省共享课程联盟4门,校级在线开放课程8门。
通过与吉林省水利厅、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河海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我省乡村振兴发展、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在智库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科普宣传等方面开展实质化合作。
先后与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研究生培养基地,与丰满水电站、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等14家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工程实践场所。
五、校园生活
水利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凝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个性培养,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导向,搭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平台。牵头组建各类兴趣小组、沙龙等,把学生特长、爱好发挥到最大。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有学生喜爱的各种球类比赛、文体娱乐;有展现艺术魅力的舞蹈比赛、健美操大赛;有展现青年学生使命担当的“12.9合唱比赛”和其他主题活动,融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于具体活动内容之中。有锻炼学生能力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把团队意识培养和职业规范纳入到各项实践和服务中。有展现青年学生睿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互联网+大赛和“挑战杯”,也有学科竞赛和数学建模、周培源力学竞赛等,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开拓国际视野,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与合作。
六、就业深造
自学院成立以来,各本科专业毕业生平均一次就业率在95%以上。平均考研录取率在15%以上,大多数考入了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
近年毕业生典型就业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工程集团公司(十六个工程局)、中国铁道建筑工程总公司和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的十五个工程局、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港航务局、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公司、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长春市水务集团、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丰满发电厂、国家电网公司白山发电厂等。